一般多少钱
本文是为大家整理的广州中医药大学奖学金、助学金设置情况,包含国家资助、地方政府资助和校内资助等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,如有变动,以学校最新公布的信息为准。
一、广州中医药大学奖助学金设置情况
广州中医药大学本专科学生资助政策简介 |
资助项目 | 资助金额 | 资助人数或比例 |
国家资助 | 国家奖学金 | 一次性奖励8000元 | 按照省教育厅分配额度确定资助人数 |
|
|
|
国家励志奖学金 | 一次性奖励5000元 | 按照省教育厅分配额度确定资助人数 |
|
|
|
|
国家助学金 | 按照学生家庭经济困难等级分档资助,每生每年2000-4000元,分为2-3档,原则上人均不低于3300元/年 | 具体标准根据当年家庭经济困难认定人数确定 |
|
|
|
|
国家助学贷贷款 | 根据学费加住宿费确定,每年最高不超过8000元 | 无限制 |
服兵役国家教育资助 | 学费补偿、国家助学贷款代偿以及学费减免标准,本专科生每生每年最高不超过8000元 | 根据征兵部门下达名额确定 |
绿色通道 | 通过“绿色通道”办理入学手续,暂缓交纳学费。入学后,高校资助部门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开展困难认定,采取不同措施给予资助 | 无限制 |
地方政府资助 | 广东省大学新生资助 | 每人不超过6000元 | 根据实际申请和审核通过名额确定 |
广东省少数民族聚居区少数民族大学生资助 | 每生每年10000元 | 根据实际申请和审核通过名额确定 |
广东省“南粤扶残助学工程”资助 | 专科生一次性资助10000元, 本科生一次性资助15000元 | 根据实际申请和审核通过名额确定 |
广东省参加“三支一扶”高校毕业生国家助学贷款代偿 | 代偿在校学习期间获得的国家助学贷款本息 | 根据实际申请和审核通过名额确定 |
建档立卡学生补助 | 免学费 | 无限制 |
校内资助 | 困难补助 | 临时困难补助 | 300元-500元 | 无限制 |
|
特别困难春节慰问金 | 200元 | 无限制 |
校内奖助学金 | 综合奖学金 | 每年:一等2500元;二等1500元;三等1000元;智育、德育、文体优秀单项奖500元。 | 30% (一等2% ,二等10% ,三等12% ,智育、德育、文体优秀单项奖各占2% ) |
|
|
优秀毕业生奖学金 | 1000元 | 无限制 |
“一方制药”优秀学生奖学金 | 2500元 | 以当年的通知为准 |
|
|
|
王老吉奖学金 | 学业优秀奖学金:1500元; 励志奖学金:1000元。 | 学业优秀奖学金100名; 励志奖学金50名。 |
|
|
|
|
|
|
百悦百泰奖学金 | 励志奖学金:2500元; 创新奖学金:100-2000元。 | 励志奖学金奖励20名; 创新奖奖学金90名。 |
|
|
|
|
|
新南方奖学金 | 综合优秀奖3000元,综合优秀奖提名奖500元;科研创新奖3000元,科研创新奖提名奖500元;突出贡献奖3000元,突出贡献奖提名奖500元。 | 以当年的通知为准 |
|
|
|
懿德中医助学金 | 2000元 | 50名 |
|
|
|
|
|
周密助学金 | 1000元 | 100名 |
|
|
|
余婵娟助学金 | 1600元 | 以当年的通知为准 |
|
|
|
|
|
|
仲明助学金 | 5000元 | 具体标准根据当年仲明管委会下达人数确定 |
|
|
|
向延柳助学金 | 4000元 | 50名 |
|
|
|
|
|
|
勤工助学 | | 根据岗位实际,每月约500-800元劳动报酬 | 根据学校管理规定设置岗位 |
|
|
|
|
|
|
助力成长资助 | 创业毕业生补贴 | 每人(项目)3000元 | 无限制 |
毕业生求职创业补贴 | 每人3000元 | 无限制 |
二、广州中医药大学简介
广州中医药大学(Guangzhou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)是国家首批“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”,教育部、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与广东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,广东省高水平大学建设单位、广东省“211工程”建设高校,教育部首批“卓越医生(中医)教育培养计划”改革试点高校和“中医拔尖创新人才模式改革试点项目”高校,全国首批博士、硕士学位授予单位,具有硕士研究生推荐免试资格高校,入选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、国家“特色重点学科项目”、卫生部临床药理研究基地、中国中医药师培训基地、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、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、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,是拥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的两所中医药高校之一。广州中医药大学办学基础为创立于1924年的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,1956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广州中医学院,是新中国首批4所高等中医药院校之一,1995年经国家教委批准更名为现名;原属卫生部、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领导,于2000年转为中央和地方共建,以广东省管理为主。